当前位置:100EC>数字零售>AI视角下互联网“大厂病”系列之:腾讯集团的问题、根源与解决方案
AI视角下互联网“大厂病”系列之:腾讯集团的问题、根源与解决方案
网经社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4日 14:28:49

(网经社讯)导读:近日,阿里老员工元安(花名)发表万字离职感言,谈及阿里的发展历程、现存问题及相关建议,马云也对该帖子进行了回复与点赞。在此背景下,本着友善提醒、共同推进平台健康发展的初衷,网经社推出《AI视角下互联网公司“大厂病”问题、根源与解决方案”系列大型策划》(详见网经社专题:https://www.100ec.cn/zt/dcahdcb/)。

阿里系(包括阿里巴巴集团、淘天集团、虎鲸集团、本地生活集团、菜鸟网络、蚂蚁金服集团等)切入,延伸至头部互联网大厂包括腾讯集团、京东集团、拼多多、抖音集团、快手、美团、携程、滴滴出行、网易、百度、58同城、小米、贝壳、哔哩哔哩、去哪儿、唯品会、途虎养车、猎聘等,以及知名MCN机构包括谦寻、美腕(美one)、无忧传媒、宸帆、东方甄选、交个朋友、遥望科技、三只羊、辛选集团等。该系列借助AI大模型,通过客观、系统分析,并给出对应建议(AI生成内容或存在偏差,内容仅供参考)

腾讯集团作为互联网科技领域的先行者,正经历从用户规模扩张期向技术赋能驱动的产业互联网深化阶段的战略转型。然而,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公司内部难免暴露出一系列深层次问题,这也是众多互联网大厂存在的通病。本文分析了腾讯集团面临的问题、根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腾讯集团及同行提供参考,“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出品 | 网经社

撰写 | DeepSeek

编辑 | 林外鸟

审稿 | 云马

配图 | 网经社图库

一、腾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1. 市值波动与盈利增长乏力

腾讯股价自2021年2月达到历史高点751港元后,便开始持续下滑,到2022年3月已跌破300港元大关,市值缩水超过一半。腾讯市值的大幅下滑反映了市场对其未来增长潜力的担忧。从财务数据来看,腾讯2022年全年营收5545.52亿元,同比下降0.99%,净利润1882.43亿元,同比下降16.27%。这是自2004年上市以来腾讯首次出现全年营收和净利润双降的情况。

腾讯市值与财务表现趋势(2021-2025Q1)

图片.png

2023年腾讯业绩有所恢复,全年营收6090.15亿元,同比增长9.82%,但净利润仍同比下降38.79%至1152.16亿元。2024年腾讯实现了较为强劲的反弹,全年营收6602.57亿元,同比增长8.41%,净利润1940.73亿元,同比增长68.44%。然而,2025年第一季度的数据显示,腾讯净利润增速已放缓至14.16%,收入增速为12.87%,表明腾讯的复苏基础并不稳固。

2. 组织架构缺陷与效率低下

腾讯的组织架构一直被外界诟病,"两个腾讯"的现象尤为突出。腾讯内部存在"强腾讯"与"弱腾讯"并存的局面,前者包括游戏团队(IEG)、微信团队(WXG)和手机QQ团队(现PCG),后者则包括腾讯新闻、微视等边缘化业务。这种架构导致资源分配不均,强势部门占据过多资源,而弱势部门则发展缓慢甚至停滞。

2018年9月30日,腾讯启动战略升级,将原有的七大事业群重组为六大事业群,包括企业发展事业群(CDG)、互动娱乐事业群(IEG)、技术工程事业群(TEG)、微信事业群(WX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以及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此次调整旨在推动产业互联网转型,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2025年6月,腾讯再次进行组织架构调整,成立技术委员会,试图通过技术中台打破部门壁垒。然而,腾讯的"谷仓效应"问题依然存在,即各部门之间数据墙高筑,资源竞争激烈,协同效率低下。

3. 监管挑战与合规风险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行业监管趋严,腾讯作为行业巨头,自然成为监管的重点对象。2021年,腾讯因收购中国音乐集团股权被认定为排除、限制竞争,被责令采取一系列恢复市场竞争状态的措施。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实施以来第一次对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采取必要措施以恢复市场竞争。

腾讯监管处罚与合规风险事件

图片.png

2025年7月,腾讯因历史并购未依法申报再次被处罚,虽然罚款金额仅为50万元,但反映了监管环境的持续高压。腾讯在数据安全、内容审查和反垄断等方面面临多重合规风险,这不仅影响其业务发展,也增加了运营成本和不确定性。

4. 市场竞争加剧与用户争夺战

在互联网行业,腾讯正面临来自字节跳动、阿里巴巴等竞争对手的激烈挑战。在短视频领域,抖音和快手已占据主导地位,而腾讯的微视却未能形成突破。腾讯在短视频领域的市场份额远低于竞争对手,视频号虽有一定增长,但用户使用时长仅为36分钟,远低于抖音的120分钟

腾讯核心业务市场竞争事态

图片.png

在游戏领域,腾讯虽然仍保持领先地位,但增长也明显放缓。2024年,腾讯游戏业务收入1977亿元,同比增长9.9%,其中本土市场增长10%至1397亿元,国际市场增长9%至580亿元。但腾讯游戏用户增长已接近天花板,且面临来自网易、米哈游等新兴游戏公司的竞争。

在社交领域,微信虽然用户规模庞大(月活13.85亿),但增长已趋缓(仅增长3%),且面临来自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的分流。

5. 业务依赖度过高与多元化不足

腾讯的业务结构存在明显的依赖性问题。游戏业务一直是腾讯最大的收入来源和利润贡献者,2024年游戏业务占总营收的29.9%。这种依赖性使得腾讯在游戏行业波动时面临巨大风险。例如,2021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游戏防沉迷新规后,腾讯游戏中未成年人游戏时长同比下降88%,对业绩产生了显著影响

腾讯主要业务收入构成(2024年)

图片.png

虽然腾讯近年来加大了对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和网络广告业务的投入,但这些业务的增速仍然有限。2024年,腾讯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收入2120亿元,同比增长4%,远低于市场预期的15-20%增速。网络广告业务收入1213.74亿元,同比增长20%,但主要依赖视频号广告的快速增长(同比增长60%),传统广告业务仍处于下滑态势。

二、腾讯问题的根源分析

1. 内部管理问题与"大公司病"

腾讯的问题根源之一是内部管理机制的僵化和"大公司病"的蔓延。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腾讯逐渐失去了早期灵活高效的管理风格,出现了部门壁垒高筑、决策流程冗长、沟通效率低下等问题。这些管理问题导致了资源分配不均,强势部门占据过多资源,而弱势部门则发展缓慢。

腾讯内部管理问题与改进措施

图片.png

2019年,腾讯技术委员会成立,试图通过开源协同和自研上云来打破部门壁垒。然而,技术委员会的实际效果有限,腾讯内部代码开源率虽然从2019年初的20%增长至年底的70%,但跨部门协作效率并未显著提升。2021年,腾讯内部参与最多跨团队研发项目的人仅贡献了24个项目,涉及部门最多的研发协作项目也仅凝聚了12个部门的智慧。这表明腾讯的组织架构仍然存在严重的"谷仓效应"。

2. 战略方向偏差与执行滞后

腾讯的另一个问题是战略方向的偏差和执行滞后。腾讯在产业互联网转型上虽然进行了多次组织架构调整,但实际进展缓慢,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的表现远低于市场预期。2024年,腾讯云业务退出低回报订单后毛利率虽从15%提升至25%,但整体收入增速仅为10%,远低于市场预期。

腾讯战略方向执行与市场表现

图片.png

短视频领域,腾讯的微视未能形成突破,而字节跳动通过TikTok全球化和AIGC技术实现了碾压式增长。腾讯在内容分发效率上落后于竞争对手,视频号虽然DAU达到3.64亿,但用户时长仅为36分钟,远低于抖音的120分钟。

AI领域,腾讯虽然投入巨大(2023年研发投入706.9亿元),但商业化进展缓慢。腾讯混元大模型虽然已应用于腾讯广告、游戏、企业服务等多个领域,但直接收入贡献未明确,与百度文心一言(用户数7000万,覆盖场景4300个)相比仍有差距。

3. 创新能力不足与产品同质化

腾讯的创新能力不足和产品同质化也是其面临困境的重要原因。腾讯早期的成功依赖于内部"赛马机制"和基层创新,但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这种创新机制逐渐失效,导致产品同质化和缺乏颠覆性创新

腾讯与竞品关键指标对比

图片.png

短视频领域,腾讯的内容生态以泛知识化视频为主,门槛较高,难以吸引普通用户参与创作,导致内容生态单一。而抖音则通过各种挑战赛吸引了大量普通用户参与创作,形成了丰富的内容生态。

AI领域,腾讯虽然推出了混元大模型,但其商业化路径不如竞争对手清晰。腾讯混元大模型在中文能力上超过GPT-3.5,但在英文能力上仍有差距,与科大讯飞星火大模型(已全面对标ChatGPT)相比也存在差距。

游戏领域,腾讯过度依赖《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老游戏,新游戏如《无畏契约》《命运方舟》虽然表现不错,但未能形成新的爆款,导致游戏业务增长乏力。

4. 用户体验提升需求与产品优化滞后

随着用户对产品和服务体验要求的不断提高,腾讯需要持续改善用户体验,但其产品优化却相对滞后。腾讯部分产品如游戏出现卡顿、掉线等问题,直接影响用户满意度。虽然腾讯在2024年加大了对AI技术的投入,推出了腾讯会议AI小助手Pro、腾讯电子签AI智审等产品,但这些创新尚未完全转化为用户体验的提升。

视频号虽然DAU达到3.64亿,但用户参与度不高,点赞、转发等互动行为较少。这主要是因为视频号的内容生态以泛知识化视频为主,门槛较高,普通用户难以参与创作,导致内容同质化和缺乏吸引力。

三、解决方案与未来展望

1. 组织架构优化与效率提升

针对腾讯的组织架构缺陷和效率低下问题,需要进行深层次的组织变革。腾讯应借鉴小米等公司的经验,从扁平化管理向层级化管理转变,建立明确的指挥链和决策流程,提高组织执行力和战斗力

具体措施包括:

1.进一步推动技术中台建设,打破部门间的技术壁垒,实现技术共享和协同

2.简化决策流程,赋予一线团队更多自主权,加快市场响应速度

3.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如定期的跨部门会议、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等

4.明确各部门职责划分,减少重叠和空白区域,提高协作效率

腾讯组织架构优化措施

图片.png

2025年腾讯技术委员会的成立是一个积极的尝试,通过整合自研腾讯混元大模型与DeepSeek等开源模型的多模型技术方案,构建深度推理能力底座,实现产品运行稳定性与交互流畅性的持续提升。然而,这些措施需要进一步落实,才能真正解决腾讯的组织效率问题。

2. 业务多元化与战略转型

腾讯需要加快业务多元化和战略转型,减少对游戏业务的过度依赖。视频号应成为腾讯业务多元化的重要突破口,通过提高广告加载率(目标2025年达10%)和GMV(目标4000亿)来提升其商业价值

具体措施包括:

提升视频号广告加载率,从目前的3%逐步提高至10%,同时优化广告质量和用户体验

加强视频号与微信生态的协同,利用小程序、支付等能力构建"超级货架",形成"AI即服务"生态

视频号商业化路径规划

图片.png

推动企业服务业务增长,通过AI PaaS/SaaS产品(如腾讯会议AI转录、企业微信智能客服)提升客单价和利润率

加大对AI技术的投入和商业化探索,推动混元大模型在更多场景的应用

AI技术投入与商业化场景

图片.png

2024年,腾讯视频号广告收入同比增长60%,GMV达2023年的1.92倍,"送礼物"功能带动东方甄选等商家订单暴增。这表明视频号具备巨大的商业潜力,但需要进一步优化用户体验和内容生态,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

3. 创新激励机制与产品差异化

腾讯需要重建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内部创新活力。应鼓励员工提出创新项目,并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设立内部创业孵化器,同时建立完善的创新奖励机制,对创新成果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具体措施包括:

1.建立内部创业机制,允许员工团队独立运作,专注于创新产品开发

2.加强与外部创新企业的合作,通过战略投资、业务协同等方式引入新鲜血液

3.优化产品开发流程,缩短项目周期,提高产品迭代速度

4.加强对用户需求的洞察和分析,确保产品创新符合市场需求

创新激励与产品差异化策略

图片.png

2024年,腾讯研发投入706.9亿元,资本开支767.6亿元,超90%用于AI算力建设,包括采购英伟达H100 GPU超7万片。这表明腾讯在技术创新上的投入巨大,但需要进一步优化创新激励机制,将技术投入转化为实际的产品创新和商业价值。

4. 用户体验提升与内容生态建设

腾讯需要重视用户体验提升和内容生态建设,特别是在视频号等新兴业务上。应优化推荐算法,提高内容质量和多样性,降低用户参与门槛,鼓励普通用户参与创作

具体措施包括:

1.优化视频号内容分发算法,提高推荐精准度和用户粘性

2.降低内容创作门槛,吸引更多普通用户参与创作

3.加强对原创内容的激励和支持,提高创作者积极性

4.推动内容与商业的深度融合,构建可持续的内容生态

2023年第四季度,视频号广告加载率仅为3%,远低于抖音的15%和B站的13%。这表明腾讯在内容商业化上仍有很大提升空间。通过提升内容质量和多样性,降低用户参与门槛,视频号有望成为腾讯新的增长引擎。

5. 监管应对策略与合规体系建设

面对日益严格的监管环境,腾讯需要加强合规体系建设,主动应对监管挑战。应建立健全的合规体系,规范企业经营行为,降低监管风险,同时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

1.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采用隐私计算等技术手段确保用户数据安全

2.优化内容审核机制,提高内容质量和合规性

3.主动调整业务结构,避免垄断风险,促进市场竞争

4.加强与监管机构的沟通,了解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监管合规关键行动清单

图片.png

2021年,腾讯因收购中国音乐集团股权被认定为排除、限制竞争,被责令采取一系列恢复市场竞争状态的措施。这表明腾讯在合规方面仍需加强。通过加强合规体系建设,腾讯可以降低监管风险,为业务发展创造更稳定的环境。

四、腾讯未来发展的可行性评估

1. 视频号的商业潜力与挑战

视频号作为腾讯最具增长潜力的产品之一,具备巨大的商业价值。视频号DAU已达3.64亿,用户使用时长快速增长,广告收入同比增长60%,GMV达2023年的1.92倍。这些数据表明视频号正在快速成长,有望成为腾讯新的增长引擎。

然而,视频号也面临诸多挑战。首先,广告加载率仅为3%,远低于抖音的15%和B站的13%,提升空间有限。其次,用户使用时长仅为36分钟,远低于抖音的120分钟,内容吸引力不足。第三,视频号的内容生态以泛知识化视频为主,门槛较高,普通用户难以参与创作,导致内容同质化和缺乏吸引力。

未来,腾讯需要通过提升内容质量和多样性、优化推荐算法、降低用户参与门槛等措施,进一步释放视频号的商业潜力。同时,腾讯应加强视频号与微信生态的协同,利用小程序、支付等能力构建"超级货架",形成"AI即服务"生态,提高视频号的商业价值。

2. AI业务的商业化前景

腾讯在AI领域的投入巨大,但商业化进展相对滞后。2023年,腾讯混元大模型已在内部400多个业务中进行内测,包括腾讯会议、腾讯文档、企业微信、腾讯广告、微信支付和微信搜一搜等。同时,腾讯混元大模型也通过腾讯云对外开放,面向C端用户测试,并在零售、教育、金融和医疗等多个行业得到应用。

企业服务业务优化策略

图片.png

腾讯AI广告平台"妙思"以混元大模型为基底,为广告主提供文生图、图生图等不同场景的创意工具,显著提升了广告的投放效率和转化效果。2023年第三季度,腾讯广告收入同比增长20%至257.94亿元,创季度收入新高。这表明AI技术在广告领域的商业化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然而,腾讯混元大模型的商业化收入贡献尚未明确,与百度文心一言(用户数7000万,覆盖场景4300个)相比仍有差距。未来,腾讯需要加快混元大模型的商业化进程,探索更多收费模式(如API调用费、订阅制等),并在更多行业场景中落地应用,才能充分发挥AI技术的商业价值。

3. 企业服务的长期增长动力

腾讯的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FBS)已成为其第二大收入来源,占总营收的33%。然而,FBS业务的毛利率仅为27%,远低于腾讯整体的毛利率(40%)和净利率(17%)。这意味着,随着FBS业务占比的进一步扩大,腾讯的整体毛利率和净利率可能面临下行压力。

腾讯云业务在2024年实现了资本开支的大幅增加(767.6亿元,同比增长221%),超90%用于AI算力建设,包括采购英伟达H100 GPU超7万片。这表明腾讯在云与AI领域的投入巨大,但需要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提高云业务的盈利能力。

未来,腾讯需要通过以下措施推动企业服务业务的长期增长:

1.优化云业务结构,聚焦高毛利领域,减少低回报订单

2.加强AI与云的融合,推动AI PaaS/SaaS产品在企业服务中的应用

4.提高企业服务的客单价和利润率,从单纯的价格竞争转向技术和服务竞争

5.加强与行业伙伴的合作,共同打造行业解决方案,提高企业服务的市场渗透率

4. 游戏业务的海外扩张与创新

腾讯游戏业务虽然面临国内增长放缓的挑战,但海外扩张为其提供了新的增长空间。2024年,腾讯国际市场游戏收入占比升至33%(+18% YoY),《胜利女神:妮姬》年流水超50亿元。这表明腾讯在游戏出海战略上取得了初步成效。

游戏业务出海与创新对比

图片.png

然而,腾讯游戏业务过度依赖老游戏(如《王者荣耀》《和平精英》),新游戏如《无畏契约》《命运方舟》虽然表现不错,但未能形成新的爆款。此外,腾讯在游戏创新方面也相对滞后,缺乏像《原神》《塞尔达传说》那样的颠覆性创新产品。

未来,腾讯需要通过以下措施推动游戏业务的长期增长:

1.加大对海外市场的投入,推动更多游戏在国际市场落地

2.加强对游戏创新的投入,探索3A游戏、主机游戏、互动叙事产品等新方向

3.利用AI技术提升游戏开发效率和用户体验,延长游戏生命周期

4.加强与国际游戏公司的合作,共同打造全球化游戏生态

5. 腾讯能否重拾辉煌

腾讯能否重拾辉煌,取决于其能否成功解决上述问题并实现业务转型。短期内,腾讯的业绩可能继续承压,但长期来看,通过视频号商业化、AI技术应用、企业服务优化和游戏业务创新等措施,腾讯有望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增长

然而,腾讯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1.市场竞争加剧,用户增长放缓

2.监管环境持续高压,合规风险增加

3.业务多元化不足,过度依赖游戏业务

4.创新动力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

腾讯复兴关键指标追踪表

图片.png

要重拾辉煌,腾讯需要:

1.加快组织变革,提高管理效率和创新活力

2.推动业务多元化,减少对游戏业务的过度依赖

3.加强AI技术的应用和商业化,提升产品竞争力和用户体验

4.优化内容生态,提高视频号等新兴业务的用户粘性和商业价值

5.主动应对监管挑战,降低合规风险,为业务发展创造更稳定的环境

五、结论与建议

腾讯集团的问题源于其内部管理机制的僵化、"大公司病"的蔓延以及战略方向的偏差。要解决这些问题,腾讯需要进行深层次的组织变革和业务转型,优化组织架构、推动业务多元化、加强创新激励、提升用户体验并积极应对监管挑战。

管理层行动优先级矩阵

图片.png

对于腾讯管理层,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加快组织变革,打破部门壁垒,提高管理效率和创新活力

2.推动视频号商业化,提高广告加载率和GMV,释放其商业潜力

3.加强AI技术的应用和商业化,推动混元大模型在更多场景落地

4.优化企业服务业务结构,提高云业务的盈利能力

5.加大对游戏创新的投入,探索3A游戏、主机游戏等新方向

对于腾讯投资者,建议关注以下指标

1.视频号广告加载率和GMV的增长情况

2.混元大模型的商业化进展和收入贡献

3.企业服务业务的毛利率和盈利能力

4.游戏业务的海外扩张和创新成果

5.腾讯市值的恢复情况和投资者信心

腾讯的未来取决于其能否成功解决这些问题并实现业务转型。短期内,腾讯的业绩可能继续承压,但长期来看,通过视频号商业化、AI技术应用、企业服务优化和游戏业务创新等措施,腾讯有望重拾辉煌,成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之一。

【小贴士】

网经社深耕数字经济18年,长期关注产业电商,我们服务的客户包括:网盛生意宝、国联股份、网库集团、钢来钢网、海上鲜、中服网、网盛数新、爱阳光企业管理、国资商城、roboo、文沥等。

1.jpg

网经社产业电商台(B2B.100EC.CN)是专业产业电商门户,重点关注领域:大宗电商、工业品电商、批发电商、企业采购、快消品B2B、钢铁电商、医药B2B、元器件电商、塑化电商、建材电商、汽车B2B、农业B2B、纺服B2B、云计算等,提供包括:媒体、报告榜单、供应链融资、营销、培训等服务,是产业电商从业者、媒体、投资者的首选平台。(如果您是业内人士,欢迎合作咨询加微信modaiqing166,请务必备注姓名+单位+职务)

浙江网经社信息科技公司拥有18年历史,作为中国领先的数字经济新媒体、服务商,提供“媒体+智库”、“会员+孵化”服务;(1)面向电商平台、头部服务商等PR条线提供媒体传播服务;(2)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培训机构、电商平台等提供智库服务;(3)面向各类电商渠道方、品牌方、商家、供应链公司等提供“千电万商”生态圈服务;(4)面向各类初创公司提供创业孵化器服务。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免费注册体验全库)基于电商行业18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关键词】 大厂病腾讯集团原创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